记录技术的时代性

有了摄像头我们的社区就会更安全吗?

2019.10.21 11:30

前些日子去一个回迁小区走亲戚。那里曾聚集了大批传销人员租住,所以「有关部门」在小区各门处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用的还是海康威视的萤石系列。据说,这件事一个月前还作为社区治安管理的榜样,在官媒上被表扬了。

然而,仅一个月,这套系统似乎就不管用了。由于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太低,到了夜间尤为糟糕,以致于经常无法自动开门。保安为图方便干脆把机动车闸门打开让行人自由出入。于是这套门禁便成了摆设。
新装的几个车闸也并不靠谱,不是缺螺丝,就是少螺母,因而经常松动,甚至还多次发生意外坠落砸伤行人的事故。

一个被寄以厚望的技术之所以不管用,总结来看,不外乎两种原因:

  1. 技术自身设计的不合理

  2. 使用者对技术的不当使用

摄像头无法识别人脸,导致门禁不能正常开关,就是技术自身不够成熟的表现。强制应用这样的技术,而不提供替代性的方案,显然是欠考虑的。

而门禁系统为保安所弃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类似的,在过去许多新闻报道里,所谓摄像头未开或安防硬盘损坏等,致使案件调查受阻的案例想必你已经见过不少了。这其实也是技术管理上不成熟的反映。

不过,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类似的尴尬只会越来越少。毕竟天网早就撒满大街小巷,如果它还无法实际应用,是不会得到如此普及。

所以更多的问题可能还是出在人的身上。

比如七月,西安一快递员在货品被盗报案后,尽管有监控信息,民警却仍认为这并非盗窃案,而是个人遗失,所以应由快递员自行负责。再比如之前文章有提到的,未来网在新闻视频中对监控视频播放速率的篡改,以诱导观众对事件的误读。这些案例足以说明如何解读监控视频也很重要。如果掌握话语权的人解读方式不当,纵使有监控,对于还原事实来说也毫无益处。

另外,像之前所谓的智慧校园,通过监控摄像头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进行考核,犯的则是滥用技术的错。因为监控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警示人们不要做出不当的举动。可是避免不当行为根本不该是学生需要密切关注的事,获取知识才是。然而由于人工智能对课堂行为的细分识别,前者却被极大地放大了。这就很容易本末倒置,教学的本身造成负面的影响。

总而言之,摄像头和其他所有技术一样,它都不是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药方——甚至还有副作用。至于如今摄像头为何还是快速增长,那恐怕就是一个不能公开讨论的另一个问题了。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