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技术的时代性

64GB沦为乞丐款,这事是如何发生的?|iOS11 上的小细节3⃣️

2017.09.28 17:55

64GB沦为乞丐款,这事是如何发生的?|iOS11 上的小细节3⃣️

当看到新一代 iPad Pro 把 64GB 定为低配款时,我便猜测新款 iPhone 也将如此,于是打算写一写关于 iOS 最低存储空间变化的思考。
尽管稿子一拖再拖,直到 iPhone8 发布还未完成,但不管怎么说,这个预言最后还是成真了。

iPhone 容量从 4 年一番到 1 年翻番

苹果可以算得上增大移动设备存储空间的先行者。2001 年发布的初代 iPod 就内置了 5GB 的硬盘。其第二代手机 iPhone3G 亦是从 8GB 闪存起售。1
只是近年来,Android 厂商飙硬件参数已成风气。早在 iPhone8 之前一年,主流 Android 厂商就集体把旗舰机最低配置定在了 64GB 档上。对比之下 iPhone7 的 32GB起步就显得有些「落伍」了。

64GB 成为五大 Android 厂商旗舰低配款时间表

vivo X6 Plus OPPO R9 华为P9 Plus 三星 Note7 小米 Note2
15 年 12 月 16 年 3 月 16 年 4 月 16 年 8 月 16 年 10 月

扩大可用存储量,未必只能靠硬件规格的提升。软件服务其实也行。尽管这类办法未必能起到明显效果,但至少可以解燃眉之急。
iCloud 就是个典型方案。这个 2011 年开始在系统内置的云存储服务包含了 5GB 的免费空间。如果用户想要更多空间则需要花钱购买。
当时的起步档为 10GB/$20/年。之后几年里,经过数次调价,起步档已跌至 50GB/¥6/月。今年发布的 iOS11 ,更是让 200GB/¥21/月档位的存储空间开始支持家庭共享,相当于给一大家人用的团购优惠套餐。
此外,iOS11 还提供了自动「卸载未使用的应用」功能,并可以在保留应用数据和图标的情况下,只删除应用本身,给手机腾出更大的空间。

然而,从 8GB 智能手机从主流市场中消失,以及 32GB 在中端产品线开始成为入门配置,已能够说明用户存储空间的短缺不是软件服务就能解决了的了。这才有了两年来 iPhone 低配款容量一年一番的结果。

历代 iPhone 低配款闪存分布表

4GB iPhone1G
8GB iPhone3G iPhone3GS iPhone4 iPhone4S iPhone 5C
16GB iPhone5/5C iPhone5S iPhone6 iPhone6S/SE
32GB iPhone7
64GB iPhone8

(注:初代 iPhone 在发售 3 个月后,便宣布 4GB 版停产。iPhone 5C 在 16GB 发售次年又追加了 8GB 版,且后者实际销售时间更长。)

闪存需求的增长来自哪些方面

近两年间,更高的存储容量不再只是小众人群的需求。
首先是因为普通人会用上 App 的数量变多了。像是共享单车、 AI 修图,对于大多数人在两年前还是陌生的概念。但随着 ofo、摩拜等线上线下的疯狂推广;Prisma、美图等作品在社交网络上大量转发,原本潜在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以至许多中老年都开始用起了这些原属年轻人的东西。
其次,App 们也变得越来越大。游戏大作在这方面最为突出——愈发丰富的画面、声效细节,多样的玩法让这点无可避免地发生。拿 2010 年开始在 WWDC 上登台的游戏「无尽之剑」来说。其一代为 944MB,2011 年的第二代则为 1.3GB,到了 2013 年,第三代体积已达 2.8GB。
就连小工具们也在强加各种新功能,把自己撑大。比如,一个天气 App 搞了个视频资讯频道,还想让你用它来 P 图;一个记账 App 试着让你用它看新闻,买理财;甚至连做地图的都想让你用它来社交。2
热门应用的体积更容易为大众所关注——事实上,它们的确在膨胀。今年六月,SensorTower 援引 App Intelligence 的数据指出:

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十大iPhone应用总体所占的存储空间从 2013 年五月的 164MB 增加到了上个月的1.8GB,仅四年内就翻 11 番」。其中 Snapchat 体积更是翻了 50 倍!

至于国人熟悉的微信,本身的增量虽没有这么大,但在许多人手机上却也成了巨型 App,占用空间动辄好几个 GB。3
我父母的微信就常保持在 3GB 以上,不得不专门定期清理。这可不是因为他们热衷于使用微信小程序,而是因为加了太多的微信。
所有这些群每天都在发大量的小视频和各种「奇怪」的中年表情包,节假日一天积累 1GB 的缓存也属正常。以至于他们经常抱怨手机容量(16GB)根本不够用。4
大型社交平台臃肿的问题不仅源于不断增长的附加功能和用户频繁使用 App 产生的缓存。由于被删掉的联系人和退出的群的数量,必然远低于新增的,社交关系的积累就大概率决定了 App 体积的扩张。或许对大多数用户,微信占 10 多 GB 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此外,考虑到照片、视频以及其他个人资料亦随时间累积,我们不难推断出闪存需求的快速增长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还将继续保持下去。5

手机容量的帕金森定律

按 SensorTower 的说法,iOS App 体积的膨胀的一个重要节点在 2015 年 2 月。那时苹果改变了以往的策略,将 App 大小上限由 2GB 提升到了 4GB。此后,众多 App 们的体积就开始集体增长。

这样的结果并不让人意外。《黑客与画家》一书提到过:

许多年来,大多数面向最终用户的程序都不太关心效率。软件开发者总是假设用户桌面电脑的运算能力会不断增长,所以不用刻意提高软件的效率。帕金森定律被证明与摩尔定律一样颠扑不破。

用这段话解释手机闪存的问题,似乎也说得通。套用该书译者阮一峰对帕金森定律含义的解释:

“数据总会填满所有的空间”,更一般性的总结是“对资源的需求总是会耗光这种资源的所有供应”。

我们甚至可以引申出一条用户手机闪存的衍生定律:再大的存储空间也势必会被用户和开发者「联手」填满

闪存的「质保」会影响厂商长期的利润

让我们回过头再来思考6手机厂商「闪存竞赛」的动机。
装备更大的闪存意味着更高的定价,以及更高的利润。这点虽不假,但手机厂商并不是在单纯地闪存制造商。保证产品的整体体验,才能维系品牌长期的利润。
在利润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涉及到两方面问题:一是要保证用户购买后一段时间内的体验,不能买了不到一年突然发现手机装不下了;二是要促使用户把闪存大小作为重要因素放到决策树里,促使其适时给手机(包括CPU、摄像头等)换代,保证整机的体验。
一次性给用户太多容量是不适合的,因为这没法对其未来购买新品产生积极影响。你可以套用品控的逻辑来理解我的这个说法——厂家既想要用户在质保期内能正常使用自家产品,同时又希望过了质保期产品就没那么好用了。如此,他购新品才会更有动力。
据多方统计,用户平均每三年会换一次手机。结合这个「闪存质保期理论」,第二年开始让用户感到容量不足的压力会是个不错的法子。
至于新品基础款应设多大容量,各版本该如何区分,苹果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剩余容量来解决。(那些让手机支持添加存储卡的对手可未必能做得到。)

作为「地产商」的手机厂商

把手机厂商比作地产商,并不是说它们会向用户卖地,而是说如今的手机和商业广场有许多相通之处:

  • 两者都会向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 这些服务多是由入驻的第三方提供
  • 但平台(或名下公司)也会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比如万达影城、万达百货、Apple Music、FaceTime)
  • 各服务方占据的土地/存储空间有大有小
  • 土地/存储总量是有限的,因此平台一段时间内能提供的服务也是有限的

两者也会面对同样棘手的难题。比如,当某个大型的第三方服务提供方占据九成土地,且能满足八成的需求的时候:

  1. 若这个服务提供方在别的平台上也有,那么平台之间的差异化在哪?
  2. 用户最终会不会只认可这个第三方品牌,而忽略了平台本身?
  3. 剩下两成需求,没法靠一成的土地来满足怎么办?

当然,地产商在招商阶段,就能把此类麻烦排除在外。但苹果,作为一个手机厂商,或者说一个软件平台显然做不到这点。
随着微信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全民且全能的操作系统,并占据大量的存储空间。留给其他 APP 的「生存空间」必将越来越小。尽管大多数用户可不会介意这点——只要在他们有需求时,能被满足就够了。届时,苹果的危机也就到来了。

好在下一个APP需要的存储空间要比开一家店需要的土地便宜得多。新一代的 iPhone 可以轻易扩大容量,使更多小团队的产品有机会在用户手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仅靠这点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安装的入口,被微信、Facebook 这样的社交平台把持,最后得利的恐怕仍会是腾讯、FB 之类的巨头。
所以,这就得看未来苹果如何通过 App Store 在应用分发上创造更大的影响力,而这正是我下一篇要讲的内容。


本文为 iOS11 上的小细节系列文章第三篇:
前两篇为:

  1. 苹果要干掉广告,然后呢?
  2. 这次苹果真和社交网络「翻脸」了

  1. 有趣的是,之后的 Apple Watch 是以表壳、表带区分SKU,而不再是存储空间。
  2. 需要表明的是,我认为它们试图提高用户粘性,以及把用户量货币化的动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
  3. 这也是我如今弃用微信的原因之一。
  4.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这「一代」用户鲜有下载视频的需求。手机平板上看电影看剧都是靠流媒体。
  5. 毕竟云服务的性价比还远不如本地存储。
  6. 也可以说是「意淫」。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