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技术的时代性

在线狂犬病是如何使人沦为见人就咬的疯狗的

2018.08.10 22:10

几天前,小众软件转载了落格输入法开发者所写的《我凭本事下的软件,为什么要我付费?》这篇文章。奇怪的是评论里一边倒都在支持「盗版有理」的论调,而原作者所表达的,要维护个人开发者正当权益的问题却少有人应声。
类似的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前不久在中文互联网上沸沸扬扬的 Rice Rabbit 话题下,就有不少人嘲弄受害者的无知、无能,并质疑 ta 们的品性与动机。

网络霸凌并非源于互联网,而是始于现实中权力灌输的荒诞逻辑

尽管「网络霸凌」因为「网络」二字被限定在了网络空间上,但不论何种霸凌,施与者都是现实存在的人。其判定是非的逻辑自然不可能尽是习得于网络。更确切地说,如今的网络霸凌和人们在现实生活环境也有者莫大关系。
记得我小学时,班上每次出现有人被欺负的情况,当时年近六旬的班主任就会说:「你不招惹他,他干嘛要动你」。结果便是被欺者与欺人者以同罪论处,「各打五十大板」。后来我因故转学,没想到二十岁出头的新班主任在碰到同样情况时,处理方式却和之前那位全然相同。
至于高一时的班主任,做法更是奇葩。一次考试,同桌因双眼患有严重的白内障,无法按时交卷,拖了几分钟涂答题卡。结果收卷时班主任以「可能作弊,也可能没作弊」为由,决定将其总分扣除一半以示惩罚。
二十年后,我在网上一搜才知道我的遭遇并非个例,而且至今在全国范围内都仍有发生。就好像是一种文化传承,随着老一代老师离去,又交给下一代人。也不怪网络上会有人对受害者横加指责了。
执掌权力的教师,喜欢用简单粗暴的论调判定是非,根本上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同样的情况其实社会上到处都有存在。毕竟一个人即便毕业了,仍有可能要面对所在企业中的无能的管理者。
比如国内许多企业就会一面大谈「要对公司有感恩之心」,另一方面推崇连坐式的处罚规章。我之前文章就有提到过,无人零售公司猩便利有「一人被举报,同一线路其他人都要被开除的」处罚机制;以及一家入驻拼多多的家电厂规定,如果一人指标未完成,所有人都要加班到凌晨并受体罚。
长期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对于一些阅历不足的员工,就很容易被思想改造,以为只有自己在「为事业奋斗」而其他人是在薅羊毛,继而滋生出霸凌行为。当然,在管理者看来,这会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式。毕竟它可是经过众多邪教所验证过的。

许多网络霸凌不是单向的施暴,而是互相群殴

尽管我们通常听闻到的霸凌都是一方给另一方带来伤害。但如今的网络空间里,情况还要复杂一些。
比如每天各种关于苹果消息的评论区就常见「果粉」VS「果黑」,各种「专业用户」VS 非专业用户,以及极端爱国者 VS「民主人士」的乱斗场景。
另外,在各类「权威媒体」和营销号发布的犯罪报道和女权问题报道下面,也不乏地域歧视者与反歧视者,女权支持者与反女权运动者的互相谩骂。
总而言之,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霸凌就是一群人攻击另一群意见相左的人。尤其当内容发布者把文本改得有歧义或者有倾向性时,此类现象就更容易出现。
而一旦暴力上升到大规模的群体层面,不论以何种方式说理劝服或道德谴责,效果都会减弱。特别是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很容易找到他人的观点来支撑自己的偏见,所以受到来自异见者的压力就没那么强了。倘若这个人在后来的生活中,再只看单方面消息以固化自己原有的观点,甚至在与其他偏见者互动中形成群体归属感,最后难保不会为极端想法所煽动。

网络霸凌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

总结来看,会刺激人们霸凌他人的心理诱因里,常见的就那么几个,例如:

  • 仇富:一些人认为富人都有原罪。所以只要涉及到比听起来会有钱的人,就统统仇视,不管他们是否是受害者。
  • 嫌贫/地域歧视:与仇富相反,有的人认为穷就是原罪,贫穷必然是因为个人懒惰、无知所致。部分人还会把厌恶感放大,认为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人一定道德败坏。
  • 排外:和仇富的心态类似。对于坚定的「爱国者」而言,只要涉及外国的就一定是罪恶的。
  • 反体制:与盲目排外相反,也有一些人把现有体制下的一切存在都视为低劣的、腐朽的。
  • 反女权:在前一段时间的社交媒体上,许多人都表达了只要是女性就有荡妇嫌疑的观点。完全不顾那些女性在现实中已受到巨大伤害。
  • 反权威:随着伪专家/伪媒体的大量出现,很多人会直接把所有专家/媒体的言论直接归结为无知的/有不良企图的。

隐藏在这些心态背后的其实是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一些公众自己表述不清的利益诉求。比如收入分配失衡、跨文化交流渠道缺乏、社会诚信体系受损等。这些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因此在相关话题下,即使没有居心不良者带节奏,普通民众「莫名其妙地」展现极端立场也不奇怪。
此时,如果只是单纯传播热点事件,而忽视民众是否理性参与其中,就会导致整个社会戾气越积越重,不知该往哪排解。等到某天集中爆发之时,后果必然不堪设想。

热衷传播公共事件的同时,科技公司却忽略了公众讨论里的霸凌行为

宏观问题难解,但提升公众讨论质量这事总不至于让所有人都无能为力。只是社会各界愿意投入的资源实在太少了。每次爆发公共事件,你能看到各媒体、专家、平台都会围绕事件本身做大文章,但就推动公众讨论的质量的举动却几乎见不着。
拿知乎来说,该平台已算是中文世界里少有的把公共事件讨论机制产品化的平台了。上面「你怎么看XXX?」这种模版问题冒出速度的虽不比别处慢多少,可底下用户讨论的方式却多年未见长进,至少在产品层面上的变化真是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由于回答的排序一直由其他用户顶和踩的数量差所决定,结果就是迎合大众的话术始终容易靠前展示,包括说段子、抖机灵、编故事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而异见者的观点则更容易被埋没。以至于一部分老用户陆陆续续愤愤然离去。
同样的问题不止在知乎才有。比如微博、即刻等优先显示热门评论,以及公众号评论需运营者审核后才能公开的设计,都会使持不同看法者丧失话语权。甚至可以说,会导致一种网络霸凌的变体。
如果科技公司再不主动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是继续像现在这样只做简单的删帖,那么社会矛盾只会加速积累,最后势必会伤害这些企业的商业利益——在一个持续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用户的广告价值也会越来越低。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