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技术的时代性

共享账号从淘宝迁移到微信,本质上是一次盗版产业的大升级

2017.10.25 22:55

在淘宝花上几毛钱就能对 App 做较长时间的体验,貌似挺划算。但当你看到所谓「共享账号」的词语时,应该就能明白这些卖家其实如同那些倒卖在线视频网站会员的贩子一样,都是在做盗版生意。

为什么苹果一直不太在意淘宝上的共享账号生意?

奇怪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不管是淘宝还是苹果,都没有实施严厉的举措将他们「斩尽杀绝」。除了苹果「懒政」的毛病,另一方面也和盗版 App 贩子们并没有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难以扩大影响力有关。
因为一个账号一旦被「租赁」出去,买家就能立刻拿它二次销售。尽管一手的卖家都边际成本会仍会有机会趋于零,但他可能很难再获得一个理想的收益了。
数字产品的盗版市场很容易产生恶性循环。一个 200 多元的 Omnifocus,「二手卖家」可能一开始会把定价摆到 20 块,但到了第 4 、5 手,卖价也就不过 2 块,甚至 2 毛钱了。而定价越低,参与者可能就越多,以至于最后整个市场都只能在价格底线上维系。
另外,盗版市场的用户基本都是哪家便宜买哪家,根本不会在意店铺的评级,自然也不会对店铺有什么忠诚度可言。这意味着卖家再怎么用心经营,比如粘贴详细的产品介绍、做店铺装修、设计精致的海报,都比不过卖价便宜一块钱的新店。
如果盗版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再考虑到和淘宝交涉及法律诉讼的成本,对于苹果及 App 开发者而言,花大力气去反盗版反而有些「得不偿失」。

从淘宝到微信,从付费到免费,新商业模式会让盗版生意更成功吗?

以往付费购买 App 使用权的盗版模式,大体上和盗版一本实体书差不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实体商业的产物。
但问题是,数字产品已经和实体书籍有着本质上的属性差异了。因为数字产品的每一份拷贝都几乎没有成本。当用户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即便卖家把售价降到足够低仍可以有很好的收益。只要有新的盈利渠道,出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几天前,我意外发现有人指责某些淘宝卖家倒卖他所有的 Apple ID。盗版卖家相互指责,在淘宝上屡见不鲜。关键是这些账号内购买的大量付费应用,是免费提供给用户的。卖家还把 ID 密码改成了公众号名称,意图直接把用户从各个淘宝奸商那里,导流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中。
这时候传统的 App 贩子们的面前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如果拿这位搅局者的 ID 倒卖新APP ,成本必然是最低的(0元),但买家可能会流失到对方的公号中;如果不拿他的 ID 卖,而是自己花钱收 APP,没几个用户来买,也是赔本买卖。
对于这位搅局者来说,免费的行为则首先助他拿下了道德制高点——打击「奸商」(淘宝卖家/ App 开发者),为用户提供省钱服务。更重要的是,由此还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听起来耳熟?):

  1. 通过淘宝、微信等各个渠道的流量导入,他可以从中获得广告收益。其粉丝甚至还会主动点击其公号下方的广告,并通过公众号留言,自我标榜这种礼尚往来的行为。
  2. App Store 的已购列表亦可以变成 App 推荐广告位,为那些诸如借贷、直播 App提供展示的机会。
  3. 更重要的是,有了流量入口,公众号里还可以摆上各种导购链接,甚至自己做起微商。

这倒和广告拦截器以及爬虫阅读器有点相像。它们都是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名,截断别人的财路,待用户规模做起来后,再加入自己的广告从中获利。
考虑到一个付费 App 的成本大多在 6-68 元区间,那平摊到 1 万个粉丝头上,成本连一毛钱都不到;而现在一个创业项目的获客成本可高多了,这样算下来免费 ID 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凭借中国市场上爱贪小便宜用户的基数,要腾讯不封号,这类账号最终可能会干掉所有淘宝贩子。只要及时洗白转型,未尝没有做大做强的希望。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