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技术的时代性

截屏中的结构性问题

2022.10.16 22:10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弹窗猛于悬崖》,通过截屏记录了《北京晚报》、睿智房山公众号的一条报道。该报道称蓝天救援队员担心“被弹窗”,选择了绕行更远的悬崖救援被困山中人员。该文发布之时,两条报道的原文已被修改,删除了“怕弹窗”的信息。
进一步来看,上述例子中的截屏,就是从文本中发现并保存其中的信息点,出于特定的立场加以阐释并传播。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截屏成为防范内容被篡改或删除的凭证,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甚至很多时候我们连工作都要截屏,被当成绩效考核的材料。以至于截屏的动作逐渐成为许多人的日常习惯,手机里总是保留着大量的截屏。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许多对截屏的阐释甚至不需要文字,只需在社交网络发布,就可以收到大量的评论和转发。这点并不难理解。因为识别屏幕上有「价值」的内容,本身就建立在特定的立场上。所以一旦将特定的内容截屏,也就成为了一种观点的阐释。
同时,因为阐释者往往不大可能成为有权力随意删除原文的人,而更可能站在后者的对立面。截屏就成为了一种权力的对抗——一类人反对另一类人,从看似结实的宣传机器中寻找缝隙,然后放大它们。
把一个技术放在社会结构中去理解,总会更有意思。

Comments
Write a Comment